〈岳陽樓記〉

1. 試評析此文在章法上的安排?

2. 試辨析本文「憂」的層次?


歷來記亭、台、樓、閣之作,多環繞著建築物自身而作;〈岳陽樓記〉則

別開生面,熔敘事、寫景與議論於一爐。

文首交代作記緣由,至於其他則以「前人之述備矣」,化繁為簡,略筆帶

過。其次,文章便急轉下,由「覽物之情,得無異乎?」開啟下文的寫景文字

。在寫景的取材上,作者由萬千氣象之中,挑揀晴雨兩個極具代表性的景色,

深入述寫遷客騷人即景生情,晴喜雨悲,用筆簡練精要,簡中帶詳,為後文議

論為鋪墊。文至末段,方揭示古仁人「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」之要旨,以此勉

勵貶至岳州的滕子京,於亦有自勉之況味。

蘇轍〈上樞密韓太尉書〉中言及:「人有遇與不遇之變。」歷來文人,用

舍行藏─達,則兼善天下;窮,則獨善其身。范仲淹不僅在知遇之際,能推己

及人,解民倒懸;黃鐘毀棄之時,亦心懷魏闕及天下蒼生,此可謂窮,亦要兼

善天下。然則,變與不變皆由一己出發;後文則以「先憂後樂」論及在個人小

我之外,一個作為一個為政者的所肩負之重責。全文雖以「謫」為主線,卻以

「憂」字超然於小我之度外。同為貶謫之士,歐陽修選擇與民同憂共樂,范仲

淹則先民而憂,後民而樂,氣若伊尹,自認天下之重,不可不謂「天下第一流

人物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