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醉翁亭記〉

1. 作者為何自號醉翁?

2.

(1)本文寫景文字有何特色?

(2)樂又分成幾個層次?


 

「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間。」面對滁州山水與黎民,甫因支持范

仲淹慶曆新政的歐陽脩,未若屈原興發「眾人皆醉我獨醒」的怨懟;亦未若陸

遊「老驥猶伏櫪」的壯志。此醉,看似有老子和光同塵,或若漁夫餔糟歠離、

淈泥揚波之意,實若孔子那日萬事方休後,「乘桴浮於海」之嘆,呈顯了面對人

事紛爭的心力交瘁。然而,面對人民,期仍痌瘝在抱,「醉」心於山水,頹然

就醉,樂民之樂。此時,歐陽修雖值春秋鼎盛,卻自號為「翁」,似有杜甫官

應老病休之嘆;另一方面,作為太守,論年歲、輩分,皆可稱翁,呈顯為人父

母官的自覺。故歐陽修自號醉翁,一面有諷諭現實之意,亦有以與民同樂消解

貶謫之憂的況味。

 

本文自山水之「景」,寫至山水之「樂」。寫景視角由遠而近,自「環滁皆

山」,推及「西南諸峰」,方至出遊所在瑯琊山,若「剝筍」一般,迄至文末

,主角才粉墨登場。不僅山水之「景」之視角,山水之「樂」的層次亦曾曾推

進:由禽鳥純山林之樂,及至人民的宴歡之樂,以迄文末主旨─與民同樂。

 

同遭貶謫,范仲淹「先憂後樂」,歐陽羞則「與民同樂」,一憂一樂,但

同以天下蒼生為念。全文以「樂」為主線,透過便傘交錯的句式,虛字的頻繁

使用(21個而字,與24個也字),搭配觀景視角與逸樂層次的推進,使寫景文

字雖未若工筆描繪之麗緻精細,亦清麗典型,緊扣情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