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109全模】學測作文〈民調為媒體的操縱〉作文範文示範
◎此題目版權為翰林出版社所有
一、
民意調查,是一種為了解公眾對某些政治、經濟、社會問題與政策的意見和態度,由專業民調公司、媒體或是政府單位進行的調查方法,目的在通過網路、電話、或書面等媒介對大量樣本的問卷調查抽樣,嘗試在統計學上較為客觀、精確地推論社會輿論或民意動向 。臺師大大眾傳播研究所陳炳宏教授<如何讀懂民調新聞>一文中說到 :
一般來說,要媒體賭上自己的權威感與信任度而去製造假民調結果,可能性不大,因為媒體的信譽得來不易,至少有點知名度的新聞媒體應該不會輕易的這樣做,至於名不見經傳的媒體就很難說了!
因此,想了解選舉民調,至少要先注意這家媒體是否具一定的知名度,然後再看其他報導細節。其次,只要進行選舉民調,媒體報導民調的結果及分析時,內容至少應包括:
根據過去媒體民調報導的內容來看,經常未提供誤差值,偏偏這又是判斷調查結果,以推估輸贏的重要數據,因此就可能會出現下列的報導內容字句:
A 候選人以2.5% 險勝或領先B。但其實很有可能,即使A領先B有2.5%,甚至3%,可能都沒有領先,因為只要在誤差值內,所有數字的領先都沒有意義,因為表示兩者無差異。
若是民意調查中只提供樣本數,卻沒提供更重要的樣本結構,而這份民調是否能推論到全母體,也是令人懷疑的。整體來說,這則新聞也許沒有造假,但實在也沒有參考價值。綜合言之,基本上一則符合要求的選舉民調報導應該提供:調查日期、抽樣方法、樣本數、抽樣誤差、樣本結構、問卷內容。如果未提供樣本結構,以及抽樣誤差,就寫出民調結論的報導,通常是不值得相信的民調新聞。
(改寫自陳炳宏<如何讀懂民調新聞>)
閱讀上文,請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:
問題(一) : 請依上文原則,判斷以下在《火傳媒週刊》的敘述,是否有其可靠性?並指出原因為何?文長限100字以內(至多5行),請列點說明。(占6分)
《火傳媒週刊》今公布總統大選民意調查,在「三角督」混戰當中,候選人「林大漢」的民調落居第三,支持度以27.1%落後「陳小庭」的27.75%及「王中新」的29.88%。《火傳媒週刊》社長楊大日指出,民調可以看出「林大漢」好像沒有那麼強了。此份選舉民意調查報告,由火傳媒民意調查中心自6月13日到6月16日調查台灣各縣市及金門、連江外島,藉著問卷市話問卷,抽樣信心水準達95%,誤差值在3%以內。
問題(二) : 參考上文,有條理的論述自己民調的看法,並說明對民調的結果是否相信,請以「民調為現實的吹哨」或「民調為媒體的操縱」為題,寫作至少400字(20行)的作文。(占19分)
©著作權為陳蒂國文所有,侵害必究。 若欲轉載,須經同意。
陳蒂老師親寫範文
第一段:炒熱話題,並提問
「民意調查」顧名思義,應為民意的調查與反映。《詩經》可謂最早的民調,藉由採集民歌,了解民心所向,以補足施政上的不足;而當代,有網路社群、討論區與民意調查承延。然而,近年屢屢出現與「民調」相反的選舉結果,對民調不準的質疑聲鵲起。民調,究竟是「反映」民意?抑或不過是「操控」民意的工具?
我認為,民意調查,既然須「調查過程」,便很難避免被人為操弄,或本身可能產生誤差。首先,抽樣的方式、通訊媒體都決定了樣本是否具代表性;其次,調查時的問題的設計、提問語氣、提問順序,甚至調機構本身的政治色彩,皆會影響到民眾的立場
我認為,民調即便在調查過程中可能與真實民意有所落差,之於統治者,作為現實的吹哨者。即便數字不夠精準,仍能揭示民意「趨向」。當然,在決策上,統治者仍要秉持著專業,勿讓民意淪為民粹。至於人民,則觀察施政的第一依準,應為「政策」與「政見」,而非「民調」。畢竟,無論民調準或不準、是否為人所操控,都該實事求是。因為我們所投下的每一票,都攸關國家未來。
延伸閱讀
1.【109學測】作文高中國寫「靜夜情懷」範文
2.【高分作文專題】破解學測作文與指考作文中的「條列回答」題型
3.【國中會考國文作文六級分秘笈】之「怎麼寫出六級分的文章開頭?」(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