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陳蒂國文】114會考國文試題全解析|完整版

壹、一個承沿:閱讀理解為主體

📌 延續精神

  • 108課綱下的國文科,不再是「背多分」

  • 以課外閱讀測驗為核心主軸

📊 題型比例

  • 知識題型:9題,占整體 22%

    • 涵蓋:形音義、文法、書信用語、六書、書法字體、標點

  • 閱讀測驗題型:33題,占整體 78%


貳、三大轉變:從語意到語境,從速讀到深讀

一、從「語意理解」到「語境掌握」

  • 不再只考字面意義,而是考整體語境中的含義與推論能力

二、從「字面翻譯」到「言外之意 × 邏輯推理」

  • 選項不明示,需要根據上下文「推理出隱含觀點」

  • 如第26題、33題、35題,需結構轉折處判斷語意

三、從「速讀能力」到「深讀能力」

  • 速讀:抓重點,快速定位答案

  • 深讀:分析段落間邏輯,推出主旨與隱含語意


參、閱讀測驗分析(33題)

📌 題型分類與關鍵資訊

A. 言外之意題(決定能否上A++)

  • 題數:7題,占比 16.7%

  • 特色

    • 答案非字面出現,需推理(如第26、33題)

    • 考「文章結構 × 思辨脈絡」

  • 考點

    • 仰賴學生推論未知的能力,重邏輯,近似理科思維

B. 結構題(決定能否上B++)

  • 題數:17題,占比 48%

  • 特色

    • 檢驗學生對段落之間邏輯鋪陳、主次關係的掌握

    • 例如第17、20、29、42題

    • 第20題 同時具「結構 × 言外之意」性質

C. 資料檢索題(考基本理解與細節對應)

  • 題號:10、12、13、16、18、19、21、22、23、24、27、38、39、41

  • 目的

    • 測驗對文章表面資訊的理解與定位能力


肆、第二部分:文章素材與文本趨勢

一、白話比例提升,強調邏輯與思辨

  • 文言文:9題,占比 21.4%

  • 白話文:14題,占比 33.3%

二、篇幅與題型分布

  • 短文:7題,占比 21%

  • 長文:16題,占比 48%

  • 多文本對讀:8題,占比 24%

    • ✅ 首度「多文本對讀」超越短文

三、跨文類融合,題材多元

  • 文學類:13題(39.4%)

  • 藝術類:4題(9.5%)

  • 科學類:8題(19.0%)

  • 生活類:7題(16.7%)

  • ✅ 展現「語文即生活、跨領域統整」趨勢

四、跨媒材閱讀(圖文整合)

  • 出現題數:第6、21、27題

  • 占比:3題,占整體7.1%

  • ✅ 「視覺資料 × 文字資料」整合閱讀能力成為重點


伍、AI 時代下的閱讀典範轉移

✅ 教學與學習的挑戰

  • 學生不能再用「翻譯句子 → 找重點句」方式學國文

  • 必須進入邏輯閱讀 → 結構推理 → 語境判斷

  • 更類似理科閱讀的「資料分析 × 結構理解 × 語意建模」

✅ 教師應轉型為:

  • 閱讀教練:訓練學生判斷語境與邏輯

  • 語境導航者:教學生辨識語意轉折、主次關係


結語:教與學的典範轉移

「用深入閱讀,取代大量閱讀,
用邏輯推理,取代機械記憶,
才能訓練真正的語文理解力。」